外泌体分离方法之过滤法:超滤膜也可用于外泌体的分离。根据微泡的大小,使用超滤膜过滤的方法可以将外泌体与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分离。外泌体也可以通过多孔结构捕获它们来分离。常见的过滤膜孔径为0.8m、0.45m或0.22m,可用于收集大于800nm、400nm或200nm的外泌体。比如微柱多孔硅纤毛结构一般用于分离40-100nm外泌体。在初始步骤中,去除较大的囊泡。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外泌体会群集中在过滤膜上。隔离步骤相对较短,但该方法需要用PBS缓冲液对硅结构进行预孵育。除标准过滤技术外,切向流过滤在有效分离外泌体方面也有着尝试应用,通过切向流过滤技术去除游离肽和其他小化合物从而分离具有确定大小的外泌体。此外,在体外研究和脂肪组织中,也会采用超滤与SEC的结合的方式来分离外泌体。通过(a)对片上过滤器施加压力或(b)产生电场,迫使外泌体穿过多孔膜,结合错流和电泳分选来完成筛分。外泌体可以传递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DNA、mRNA等,影响接收器细胞的表现型和生理活性。厦门外泌体费用
分离外泌体的方法之降水:它是一种基于生物体液中外泌体的电荷沉淀的方法。带负电荷的外泌体可以与PEG35,000Da基质中带正电荷的鱼精蛋白相互作用并形成沉淀。外泌体的回收和重悬比基于超速离心的分离更有效。聚合物沉淀法以更少的劳动力和昂贵的设备分离尿外泌体的潜在益处。该方法首先利用DL-二硫苏糖醇溶液还原或去除Tamm-Horsfall蛋白的聚合网络,然后在25°C和30min下只用10,000×g的向心力即可实现外泌体的沉淀。还有利用聚合物沉淀方法并消除超速离心的商业试剂盒。ExoQuick™、Exo-spin™是来自Invitrogen™和miRCURY™的市售总外泌体分离试剂。组织提取外泌体生产商外泌体分离方法的优化需要对比不同方法的纯度和收率。
外泌体分离方法之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基于颗粒的大小(重量)及其在离心力(100,000–110,000×g)下的离心沉降。至于去除的细胞碎片和不需要的颗粒可以通过称为差速离心的几步慢速离心来获得。外泌体的纯化可以采用蔗糖梯度密度离心纯化法:即:在蔗糖梯度(1.13–1.19g/mL)或缓冲液中进行,以实现更高的富集、产量和纯度增加。外泌体分离方法之微流控分离法:微流控分离法主要是在微芯片上进行的,这里我们需要提及的是,微流控分离法法可用于外泌体分离(免疫结合和磁结合、过滤),效率相对较高(约90%)。
分离外泌体的方法之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有助于根据尺寸、结构和形态差异分离和分析纳米级材料。DGUC“细化”分离的囊泡,并使用密度为1.07g/mL或更低的密度梯度培养基。水中碘沙醇、冰冷的PBS和蔗糖是用于外泌体分离的常见梯度培养基。有市售的碘沙醇密度梯度分馏膜,用于将外泌体与非囊泡成分分离。将生物悬浮液添加到梯度培养基中,并以完整的梯度分层组分。DGUC有助于分离具有相同梯度的样品。凋亡小体、蛋白质聚集体和其他非外泌体微囊泡可能通过超速离心干扰较终分离的外泌体产物。DGUC有助于克服超速离心的局限性,并提供较纯净的外泌体。DGUC在精细化和高性能外泌体分离方法中的应用。简而言之,在分离细胞碎片后,应用1×105g用60%碘沙醇离心3小时,然后用1×10离心5用40%碘沙醇g18小时有助于形成多达12个碘沙醇梯度级分和两个外泌体级分。超速离心使用连续的密度梯度或逐步梯度来较小化这些颗粒材料对外泌体的干扰。外泌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通讯方式,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普遍的应用前景。
外泌体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超速离心法,这是外泌体提取较常用的方法。此种方法得到的外泌体量多,但是纯度不足,电镜鉴定时发现外泌体聚集成块,由于微泡和外泌体没有非常统一的鉴定标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此种方法得到的是微泡不是外泌体。二是过滤离心,这种操作简单、省时,不影响外泌体的生物活性,但同样存在纯度不足的问题。三是密度梯度离心法,用此种方法分离到的外泌体纯度高,但是前期准备工作繁杂,耗时,量少。外泌体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利用其高度选择性的靶向性,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厦门外泌体费用
未来可开发更加高效和精确的外泌体分离和检测技术。厦门外泌体费用
分离外泌体的方法之微流控分离:基于微流体的外泌体分离可以包括用于外泌体捕获的免疫亲和方法,纳米多孔膜筛分方法或微柱上的纳米线用于外泌体捕获。所有三个系统都需要具有粘弹性分析和电操作的芯片才能进行外泌体分离过程。外泌体的特异性很高,采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亲和捕获方法。尺寸范围在40-100nm之间的外泌体被这种微流体芯片特异性地捕获,在外泌体分离和定量方面的益处。筛分方法可用于通过压力或通过电泳从全血中过滤外泌体,压力的利用使分离时间更短,电场导致高外泌体纯度。特异性、可重复性、低分离时间和更低的分离成本是基于微流体的外泌体分离的一些优点。厦门外泌体费用